?電解拋光掛具是電解拋光工藝中用于夾持、固定工件并傳導電流的重要工具,其設計和使用直接影響拋光效果、生產效率和工件質量。
?

1. 接觸方式設計
導電觸點位置:
優先選擇工件非拋光面或隱蔽部位(如邊緣、孔位)作為接觸點,避免觸點遮擋拋光區域。
示例:軸類零件可通過中心孔與掛具頂端導電柱接觸;平板類零件可用夾爪夾持邊緣。
接觸面積:觸點需足夠大(≥工件截面積的 1/3),避免電流密度過高導致燒蝕(如黃銅觸點厚度≥2mm)。
2. 掛具架構設計
主框架:采用 “樹枝狀” 結構,主桿(直徑 8~12mm)連接分支桿(直徑 4~6mm),確保電流均勻分流至各工件。
絕緣處理:
非導電部位(如掛具手柄、支撐結構)需涂覆環氧樹脂、PVC 套管或特氟龍涂層,防止電流損耗和雜散腐蝕。
示例:掛具浸入電解液的部分僅保留觸點導電,其余區域全部絕緣。
3. 工件固定方式
夾持式:適用于規則形狀工件(如沖壓件、齒輪),通過彈簧夾、彈性卡爪固定,確保接觸緊密且可拆卸。
懸掛式:通過掛鉤、吊環將工件懸掛于掛具上,適合軸類、鏈條等細長件,需避免工件晃動導致觸點移位。
籃筐式:用于小批量零散件(如螺絲、螺母),采用網狀籃筐裝載,籃筐底部和側壁需分布導電條。